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,众多企业纷纷注册海外公司,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“走出去”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。企业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企业需要明白为何走出去以及如何走出去?下面介绍企业企全球化的几个比较成功的范式:
海外投资“农村包围城市”型
企业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,可以选择先进入率先难度较小的国家和地区,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或者条件成熟之后,再逐步进入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,最终实现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定份额。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,华为在海外布局电信网络系统进行业务时,率先入驻非洲、亚洲、南美等竞争不激烈的边缘市场,最后再考虑进攻欧美国家市场,目前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全球布局。这个模式十分适合一些计划长期布局海外、稳扎稳打的大型企业。
“稳扎稳打”实地型
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已有明确的发展“路径”,具备足够的战略信心,并密切关注海外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行业动向,及时刻寻求“出手”的机遇。一旦遇上合适的机遇就果断行动。如果企业已经有了目的投资国家或者地区,需要注册海外公司,以待机遇来临。
产业圈逆袭型
以企业产品及服务为基准点,剖析产业链的海外布局。从产业链低端产品入手,待条件成熟后,通过高端品牌的收购和研发能力,快速完成品牌升级转型。吉林上次收购沃尔沃(volvo)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该公司就是依托产业链的海外布局,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。
产能资源布局型
综合考虑公司关键生产资源、技术研发资源、客户资源所在地,据此进行全球化的研发布局、生产基地布局、营销网络布局,从而实现综合运营效率最高、产能最优、成本最低、交付周期最短。 例如,海亮集团根据全球铜市场需求,通过收购、并购等方式形成全球生产加工基地。
“反波段操作”型
在全球某地某类资产使用价值最低的时候可以介入,在资产、产业发展价值到达顶峰、其他国家企业需要大笔买入的时候,果断退出。比如和记黄埔,在低点大举购入欧洲资产,在大陆、香港物业较高点准确沽出。
“斩断蛇头”型
某些企业在布局海外新领域时,可以先瞄准一两家行业龙头企业,然后通过收购合并控制的方式作为进入海外的第一步,后期在逐步发展并扩大海外投资市场,现行业领先地位和高发展质量。例如美的收购库卡及之后的业务进行整合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全球企业运营型
通过收购品牌、销售信息网络等,迅速占领全球经济市场,在全球范围内自主管理运营该品牌和营销服务网络。比如联想的PC业务,通过对IMB等国外PC公司的多次并购,不断巩固自身的规模,最终形成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。
随着中国对外投资额不断攀升,不少中国大企业都在用各种方式进行海外布局。无论企业选择那种类型的“走出去”战略方式,最终都要需要注册海外公司作为海外布局的重要工具。
文章来源:www.immi160.com